
〔課程與活動的核心價值〕
恆育一直積極關心弱勢團體的訊息,除了帶領孩子參與世界展望會的貧童認養及寒冬送暖活動外,也響應創世基金會的歲末募款、長期配合捐發票救植物人活動,並發起跳蚤市場義賣樂捐(款項固定捐給華山基金會)……等等。在園內為小朋友及家長所舉辦的活動,除了創意和歡樂之外,背後也一定有值得認真討論的課題;感恩惜福、彼此相愛是課程與活動的核心價值,孩子被鼓勵的行為包括:禮節、體貼、關懷身邊的人事物、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、練習嚐試、想辦法解決問題、勇於表達、尊重他人、樂於伸出援手、專注學習、愛護自然生態等,希望他們在這裡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善意、熱愛生命、相信自己的價值、養成好習慣,並且受用一輩子。
〔孩子在自然生活中的體驗〕
一個生命的成熟必須經歷許多不同的事物,孩子的成長也不可能在一塵不染的無菌室裡進行。恆育位於小山谷之中,四周林木蓊鬱,自然生態豐富,孩子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四季的更替和氣候的變化,配合不同的季節天氣進行不同的活動;燦爛的陽光也好,惱人的風雨也罷,都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一部份。恆育的孩子知道:在炎熱的日頭下不可以待太久,下雨天路濕地滑要小心走,起風的時候該加件薄外套,雨來了就不能再往外頭跑;這些其實都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能力,但曾幾何時,在成人們刻意建造的溫室中,很多孩子已經失去了這些能力,更遑論其他忍受挫折、解決問題的部份了!
〔注重常規與生活自理〕
孩子的日常生活規範和自理能力,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,卻是學前階段老師們應該教導的最重要部份。足夠的自理能力以及好習慣加上得宜的應對進退,能增強孩子的適應力,處群時較受歡迎,當然也會對自己較有自信。現在的孩子,個個兒都是父母的寶,過度的保護和照顧,常在無形中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;當一個孩子,從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家庭,進入講求合作與分享的團體時,如何適應與學習,是學前機構的重要課題。除了料理自己之外,恆育的孩子還必須分擔簡單的班級或校園勞務工作,體會責任和服務的意義。